官德楷模王曾

作者:匿名 2019-05-07 12:02:23

官德楷模王曾

 

王曾乃青州益都今山东青州人氏大宋咸平五年公元1002年壬寅科状元。

王曾父母早亡由叔父抚养成人。二十四岁那年王曾不负众望连夺解试、省试、殿试三个第一成为1300多年科举史上山东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连中“三元”的考生一时风光无限。

王曾为人低调面对连中“三元”这样的人生之大喜也十分淡定。在给叔叔报喜的信中王曾这样写道:“我能中状元并不说明自己有多大本事而是因为祖先积下的阴德请叔父大人不必过喜。

有才又低调的王曾工作勤奋业绩出众。因而很受宋真宗赵恒的赏识进步很快。进入政府机关工作只有十几年王曾就被提拔为副宰相级职务参政知事。此时他还不到四十岁。

赵恒当政晚期在王钦若、丁谓等大臣的忽悠下热衷于大搞封禅、修建楼堂馆所等形象工程。王曾对这一套很反感多次建议皇帝不要这样做。这样的意见自然不合皇帝的心意。再加上心术不正的王钦若等人不断打小报告、使绊子王曾就被找茬降了职成了个副部级干部礼部侍郎

宋仁宗赵祯继位后年纪很小老妈刘太后垂帘听政。刘太后曾对王曾很器重提拔他担任了宰相职务。但是王曾很讲原则对刘太后的一些不当行为不肯通融并且提醒刘太后听政不是专政不能独断擅权。刘太后很不爽于是就找借口撤销了王曾的职务打发他回老家做了地方官后来又调任天雄军、河南府。

宋仁宗亲政后再度重用王曾任命他为副宰相级领导职务枢密使。几年之后王曾再次出任宰相职务。

在他担任要职期间经他推荐、建议提拔的官员其本人和外界都不知情。名臣范仲淹曾对他说“在选人用人问题上敢于表明自己的意见大胆选拔德才兼备的官员是一个宰相的职责所在。您德高望重唯独缺乏敢公开说话的气派。”王曾淡定地说“作为一个手握重权的大臣如果只把好处和赞美之词揽在身上那让谁来承担官员民众的怨恨不满情绪呢”王曾的气度胸怀让范仲淹大为叹服。

在官场上不怒自威是一种不容易达到的境界。要达到这样的境界靠的是官员的人品、操守、能力和胸怀也就是官德。行事低调的王曾就具有这种气度。当时有个大臣名叫杨亿此人是个活宝特爱搞笑。朝中大臣几乎没有不被他取笑过的。有人曾调侃杨亿“你不是挺有能耐吗有本事去拿王曾开涮呀。”杨亿一听摇头不迭“开什么玩笑这位仁兄我可不敢惹。

新闻中心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400-6786659
Copyright https://www.nkbj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深圳市闻诺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13035220号-3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