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龙碑陈列馆记

作者:匿名 2019-04-06 08:08:37

蛟龙碑陈列馆记

 

金城王氏宗族,源流肇基自商周太子晋得姓,史数千年。宋、元之前远祖世代承袭“三槐堂”。南宋时三槐七世南渡始迁祖王皋因护驾有功,赵构皇帝御赐宅院於南京应天府上元县大光街尚书巷尚书里,后裔移居上海昆山东沙支、州荻川中沙支、常州无锡西沙支,史称三槐堂三沙王氏

明洪武元年,三槐王氏西沙十六世祖天禄,字子永,行彦六,官授指挥使,奉诏调守河西,严守边口,遂携眷居沙井驿。十七世纪初,金城王氏已成族,因户大丁繁,移居四方,原与先祖同旅者,俞、王、韩、辛、张五姓,在沙井驿建了五户祠、王氏宗祠及报恩寺。乾隆四十三年戊戌八月初六,乾隆皇帝为彰显“严守边关,有功于民,多出高官”的家族业绩,御赐“蛟龙碑”碑首前额“皇恩允洽”昭示皇恩浩荡,泽吾族碑首后额“名光竹帛”彰显先祖业绩,名垂青史。千户王者贤,奉御旨监柱建碑,籍碑身世代恭立于沙井驿凤凰山下王氏祖茔居功至伟。文革初期,为防不测,深藏地下。时远年湮,历经沧桑,四十年后,三槐三十五世孙汝珊,承遗言于先祖,受祖训于上贤,率众族人,历经周折,于二零零六年清明,寻掘出土,蛟龙碑见光明重立于祖茔。惜哉地埋浸腐,人为损伤,碑面斑驳、字迹模糊,幸有三槐三十三世孙王喆民国二十六年三月初三敬录碑文,珍藏于谱功莫大焉。据此碑文,子策受众所托,循图索骥,克绍箕裘,考断代,绘世系,焚膏继晷,殚精竭虑,数下江南,追本溯源,根连三槐,荣登宗祧。历时十年完成《三槐堂金城王氏宗谱》编纂,永载史册

蛟龙碑出土,引起各级政府相关部门重视,各大媒体相继报道。二零一九二十九日,经省、市文物专家鉴定:“该遗存蛟龙碑属清代文物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做好保护工作”。为珍存蛟龙碑这一历史文物,经合族共议,“蛟龙碑陈列馆”,设“一殿三亭五馆”。此举深得王氏族人支持。汝珊、汝国率先垂范,敬献孝资,族中耆俊贤达鼎力相助。尤为汝国,崇敬祖德宗功,珍视族荣耀,虔诚掬心,慷慨解囊,献资百万,奠定鸿基。汝虎、汝吉顺势而为,不落后尘献资五十余万族中耆老王智文华、文祯、文信、秉君汝荣、兴明恪守故土,护茔拜墓、孝心至诚,提携示范。后举贤者锡笙、道明、文雨、汝成、喜元、兴河、兴江等尽心竭力,献资献策。更有高长虹、王泰千里献孝心、有义文林碑、汝斌捐石,孝心可嘉。众族人雀跃响应,砖加瓦,众志成城。虔诚功德,另表旌彰。

“蛟龙碑”这一历史文物,象征金城王氏宗族的荣耀与辉煌,贯通了三槐堂金城王氏的世系血脉。“蛟龙碑”诠释了金城王氏辉煌业绩:源远流长,传承有序,才辈出,世有高官,昭昭于史乘,赫赫于谱牒。“蛟龙碑”承载着兰州沙井驿金戈铁马的边塞历史,蕴含着沙井驿古丝绸之路的家国情怀。为打造安宁旅游品牌注入文化内涵为建设甘肃旅游文化大省锦上添花。由此,建设蛟龙碑陈列馆势在必行,保存蛟龙碑历史文物意义重大!可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矣!

是为记。

兰州王氏文化研究会理事长王汝珊(子策)敬撰

  兰州王氏文化研究会恭立

   公元二零一九年己亥三月初一日清明

 

乾隆四十三年御赐金城王氏蛟龙碑碑文

尝观物之生也本乎天;人之生也来自祖。祖宗者,本源也子孙者,支派也。然欲穷本究源,非勒之金石,后世子孙何由而知耳环顾我家谱失传,难核其实,幸有先人之遗言口传:祖籍元朝时直隶常州府无锡县人也。王子永,官居指挥使。於大明洪武元年,有调河西奉命督军务抵兰遂携眷於沙井居住,迄今已数十世矣。有发科甲者,有入泮者不一,厥后生齿渐繁,衣食维要,有移住南山杏胡台并北山佛儿崖,有守桑梓而去者,或以耕读为业,或以货易为,亦瓜瓞有绵绵之咏,螽斯有绳绳之歌,此莫非祖德之所致也。因严守边口有功,千户王公者贤,御旨监柱合族共议而叙籍前,记月编年,

而垂本源后世也已。孙者贤等虽愚爰撮大旨,讹以传讹,以表孝成畴德之心,直叙祖籍以垂不朽,实据为记云尔

垂祖德之流衍铭金勒石不朽

著宗功之庇佑记月编年以要常

   大清乾隆四十三年戊戌八月初六日

三槐第二世孙王者贤携五代世孙重垣叩立

新闻中心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400-6786659
Copyright https://www.nkbj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深圳市闻诺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13035220号-3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