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文坛风云小说简介

作者:匿名 2018-07-04 12:01:51

汴京文坛风云小说简介

       ——不一样的宋代文豪荟萃三维全景写生图

      [南昌]  王雄文(昵称文庙居士)hzwxw8888@sina.com

 

由王氏文化研究心得、积攒的素材,演变而来的《汴京文坛风云》小说,是诗词世界、书画海洋、巨豪讲坛、歌乐天堂、市井官场、山水风光。小说主人公,北宋驸马都尉、中国古代十大杰出画家王诜及妻子蜀国公主与苏轼等大批文豪的文化艺术文游,他俩自觉不自觉地又被卷入了宋神宗、王安石、司马光等帝王将相如火如荼的宫廷争斗!令君目不暇接。抖开这尘封千年的历史,可谓之惊心动魄扑朔迷离!通过他们的演绎,淋漓尽致地展示了《宋代文化艺术交游活动》、《王安石变法》和《乌台诗案》三大历史主题,好一幅宋代文豪荟萃三维全景写生图,是一本与众不同的奇特畅销书:既能穿越时空聆听大师课,又可饱览山水名胜,花一份钱,得到多份享乐!还不赶快沿着宋代文人雅士的足迹,带上课题,去浏览一趟大江北南的绚丽风光!

《汴京文坛风云》(《世界王氏名人传记丛刊》之一),王大良策划,王成责任编辑,王雄文(系书中王诜大师后人)著,世界王氏宗亲总会有限公司2015年9月公开发行,全书32开326页(含全彩11页)28万字。江西省谱牒研究会会长王炯尧研究员赐序,书法名家刘运敏先生题签。

(四川省历史学会姓氏文化学分会会长 王成 20151009)

 

【故事简介】

一个兵燹四起、群雄争霸的、五代十国战乱时期。时任后周殿前都检点、握有重兵的、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于公元967年在汴京建立了赵宋王朝。因对兵变深有体会、害怕武将起事,创立了“抑武重文”国策。此家法,在宋太宗手里得到了长足的发挥。尤其通过科举制度,吸纳亦造就了庞大的、封建官僚地主阶级的、知识分子队伍。涌现了一批批,诸如范仲淹、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苏轼那样的杰出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使我国的文化艺术、科学技术、国民经济,迅速地发展到了历史上最鼎盛的时期,成为当时世界上唯一超级富裕的大国。

尤其文学、诗词、绘画、书法,在宋代达到了一个极高的水平。这时,从小将军到大画师的王诜,走进了宋朝这个文人的天堂。他与周边的人,共同演译了一场触目惊心的艺术人生。其中生动地展现他,幸运地受到欧阳修、郑獬、苏轼、黄庭坚、米芾、李公麟等众多不同年龄段的顶级诗词、书画艺术大师的教诲、薰陶和互动切磋,使他在绘画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极高境界,成为中国古代十大杰出画家。

王安石、司马光、苏轼三大文坛巨豪,由于治国理念与操术不同,平日的同僚诗友、因激烈变法与反变法的斗争,闹得水火不可相容!此时一大批名臣奇才自觉、不自觉地选边站。王诜的家庭变故和他与苏轼的关系密切以及过多的文人交游,使他被推入、卷入到“熙宁烃法”的政治旋涡之中。

然而,王安石变法的正经被歪念。李定、舒亶、何正臣等人偷梁换柱,把对他们个人的问责讥讽,扣上谤讪新政的罪名,乘机断章取义、无限上纲,炮制了“乌台诗案”。王诜受牵连,被打入了文字狱。在这场震惊朝野的社会大变革中,公心私欲、荣辱升降、悲欢离合、扑朔迷离。《汴京文坛风云》展现的故事,供众君鉴赏。未释疑团,谁来破解?

 

【炯尧赐序】

雄文君的大作,长篇历史小说《汴京文坛风云》即将付梓刊印,嘱之为序。对文学创作我不在行,但被其执着和勤奋耕耘精神所感动,抒出个人见解,求得方家指正。由创作《王诜画师传奇》延伸而成《汴京文坛风云》,是一幅群星璀璨的宋代文学艺术的全景写生图。其中名人荟萃,如杰出的画师王诜、米芾,文豪苏东坡、苏辙、黄庭坚、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还有宋神宗、端王赵洁及蜀国公主赵浅予等。涵盖门类多,诸如绘画、书法、诗词、散文、音乐舞蹈等。涉及专业知识广,如历史、政治、军事、经济、文学等。故事大气磅礴,情节曲折动人,语言犀利幽默。展现了《北宋文化艺术交游活动》、《王安石变法》和《乌台诗案》等三大历史主题。既有正史的严肃高雅,又有野史的浪漫通俗,是我国首部文化艺术的小百科全书。

东晋永和九年(353)上巳节,大书法家王羲之召集了谢安、谢万、孙绰等一批名士和王凝之、王徽之、王操之、王献之等家族子弟,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举办了“兰亭雅集”。赋诗多首,书圣“微醉之中,振笔直邃”,写下了流芳千古的《兰亭集序》。

无独有偶。时隔七百年之后,北宋元祐四年(1089)初夏的一天,驸马都尉王诜做东,并与苏东坡一道,策划邀请了苏辙、黄庭坚、米芾等苏门六学士和居京十年从不登权贵之门的李公麟等一大批“名动四夷”的文坛巨豪,于凌霄花开季节汇聚到驸马府邸的西园密林之中,这是一次可与“兰亭雅集”媲美亦有过之而无不及的、空前绝后的、伟大的文峰会!

雄文君,与描写“王安石变法”、“乌台诗案”那样,深入刻画了“北宋文化艺术交游”的重头戏“西园雅集”盛会。此体现了王诜“酷爱书画,娱乐亲朋”极爱广交才学之士的高尚艺术情操。您看!作者描写“西园雅集”时,是那样生动细腻:“名家云集,高手尽至‘荫森老树藤千尺,鸟语花香神仙地’的一处绿阴遮日清凉幽静的密林中,切磋画艺书道,或赋诗作词,或谈禅论道,操琴者还随风送来了古朴典雅的悠扬妙音!

茫茫汴梁城鳞次栉比。勾栏娱乐瓦市串中外。伫立庐山扫鄱湖通江达海。挑檐翘角如鹜齐飞滕王阁。金明水穿皇家园林文峰府邸。刺云武当山峭壁幽谷天地灵气。颍州西湖连天荷花别样红。持节赴漠北凯旋归来。幕幕雄姿美景,候君画中游。令众目不暇接,心旷神怡,而流连忘返!翘指曰:妙笔生花,惟妙惟肖也。

该书给人以充分艺术美享受的同时,对治国安邦不无警示启迪。书中的宋帝国,文化、科技发达,经济繁荣,富甲天下!然而,却屡遭异族侵犯。后来,北宋终结,南渡遍安,最终亡于元帝国。究其原因,赵匡胤片面接受“黄袍加身”抢班夺权的教训,制订了偏畸的“重文抑武”错误国策,忽视了国防建设。它告诫后人,没有强大的国防,再富裕,也逃脱不了国家破亡的厄运。

本书第一主人公王诜,系北宋开国功臣王全斌的五世孙。王诜、王全斌都是雄文君之先祖。他从敬祖睦族的谱牒(姓氏)文化研究起步,孜孜不倦地追溯王姓的源流、派系、世系、名人、要事等,历时近十年之久,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厚积薄发,已撰写数十篇姓氏文化论文,并有着文学等多方面的成就。

从传统文化谱牒而言,弄清了太原王世系源流中的阶段性的问题,全面考证了王全斌、王诜的生平事迹;从史学的角度来看,本书的最大特点:将严肃又是乎显得枯燥无味的姓氏文化丰厚史料,演绎成生动活泼的长篇历史小说,使读者能夠形象地去感受传统文化之魅力。

这种另僻蹊踁的大胆创新,为中华文明古国增添了浓墨重彩!真可谓十年磨一剑,雄文铸雄文。精神可贵!可喜!可贺!(2014.09.08)

注:王炯尧研究员,江西省谱牒研究会会长、资深方志学谱牒学专家。

 

【作者前言】

由《王诜画师传奇》延伸发展而来的《汴京文坛风云》,它是书法绘画的天堂、诗词歌赋的海洋、古乐歌舞的世界、百家大师的讲坛,以高档次、多门类、大容量地展现了文人的风采,是一幅宋代文豪荟萃三维全景写生图,它淋漓尽致地展示了《宋代文化艺术交游活动》、《王安石变法》和《乌台诗案》三大历史主题。

该书最大看点,在于标新立异、冲破封建罗网,还给历史一个公道!它独具匠心,创造出我国首部文化艺术小百科形体的长篇历史小说。它另辟蹊径,正野有机结合,既有正史的严肃、高雅、正宗,又有野史的泼辣、浪漫、通俗。它给你与众不一样的温馨享受!本书有以下四大特点:

(一)人物众多,群星璀璨。拥有:王诜驸马、苏东坡、蜀国公主、端王赵佶、宋神宗、王安石、司马光、李定、舒亶、欧阳修、高俅、王彭等两百数十人的浩大阵营。令你目不暇接!

(二)大师荟萃,杰作云云:以上巨豪再添加郑獬、苏辙、黄庭坚、米芾、李公麟等许多文坛大星!在这里,中国古代十大杰出画家十占三,唐宋八大家占其六,其宋代的大家,书法四占三,古文八占三,诗坛全占,词坛两占一。可谓顶级讲坛!其大量的书画诗文传世杰作插图附页,圆您目睹聆听历代画圣书圣诗圣跨时空的听课梦!是当今广大文化艺术工作者的最佳课堂。

(三)涵盖门类多。如:文学、散文、诗词、书法、绘画、古玩和音乐、舞蹈给人以艺术薰陶,定叫你荡气回肠。

(四)还有太多如同走遍中国、电视节目那样的山水风光、名胜古迹、风土人情,让你流涟忘返、赏心悦目!可谓花一份钱,同时得到多份艺术享受,何乐而不为!

在尊重历史真实的基础上,按照文化艺术的独特性,经过艺术加工再创作的《汴京文坛风云》,故事大气磅礴、曲折动人,语言犀利幽默甜美。这是一部着重以汴京文人为背景、讴歌为创造人类历史文明而忙忙碌碌、孜孜不倦的古代文化艺术大师们的独特精彩大故事,堪称一道美味可口亦回味无穷的饕餮大餐,定能为广大观众们所青睐!古为今用、追古抚今,通过本书这个平台,可以学习、继承、发扬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符合当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大好形势,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而奋斗!放眼未来,春意盎然、前程似锦!

本书第一主人公(王诜),字晋卿(1036—1104),山西太原人,系北宋开国功臣王全斌之六世孙、抗夏名将王凯之孙。他是国家确立的“中国古代十大杰出画家”,位前米芾,名列第三。其传世作品珍藏于上海等省级博物馆、故宫博物院以及日本、美国等世界著名博物馆。1961年3月20日,国家在故宫博物院举行“中国十大画家作品展”的同时,还为他举办了“王诜诞辰925周年纪念会”。他毕生酷爱绘画艺术,独创的水墨、金碧二合一的山水画,为中国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从小将军到大画师,早早步入了汴京这个文化艺术的殿堂。

在这个天堂里,他有幸与苏东坡、端王赵佶、宋神宗、王安石、司马光、高太后、蜀国公主、高俅、李定等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文人骚客、平民百姓共同演绎《汴京文坛风云》这出独特的文化艺术洋洋大戏。从宋仁宗庆历元年(1041)麟州保卫战,到宋徽宗崇宁三年(1104)一代画师执笔谢世止。历经五帝,时跨六十三年。王诜在这段时期,政治地位上有过左卫大将军加驸马都尉的辉煌,文化艺术上有“伟大西园会”的风骚。其间,历史上著名的“熙宁变法”震撼了沉睡的朝廷,百官在变与不变、如何变法的问题上,展开了激烈的斗争。然而,正经歪念的和尚,泡制了“乌台诗案”,苏东坡锒铛入狱,王诜受牵连被削除了所有官爵。与其它被迫害的文化名人一起,被贬离京师流放异乡。抖开尘封千年的历史,公心私欲、荣辱擢贬、悲欢离合、扑朔迷离大合唱,惊心动魄、可歌可泣的故事,让人眼花瞭乱、感叹万千!

二十八万字的《汴京文坛风云》小说,从文史探索、资料收集、苦读研究,到萌芽创作念头、蕴酿构思、查阅消化资料、校核史料到重新构思、书情搭架、边思边写、边写边改。当写出初稿时,屈指八年磨一剑!要问为什么会耗费如此长的时间?首先在占有资料方面,尤其在力求准确占有资料方面,虽不敢言旁征博引准确无误,但我所查阅的资料涉及面大,含盖国史、地方志、谱牒、家传、论文、小说、网络文章等,年复一年才走到今天。

其反复核对史料,我的态度严肃认真负责!又由于本书涉及专业门类颇多,诸如历史、政治、经济、军事、武术、民俗、绘画、书法、文学、诗词、古玩、声乐、器乐、舞蹈等等,还有大量的故事,众多性格各异的人物,大半个中国的山山水水等。本书人物计二百数十人,要把他们描绘好,这对于我这样一个才疏学浅、年逾古稀的老翁来说,难度之大是不言而喻的,因此,歼错谬误在所难免,专业上出现笑话定会有之,仰望专家、学者、大师、方家帮助雅正。本人叩首致谢!

回顾自己从构思到撰写本书所走过的道路,可谓风急浪高懵懂过河。侥幸过江回望彼岸,余虽是老者,却大有初生牛犊不怕虎,不知天高地厚之感叹!我之所以要创作这样一本书,源自意识到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有生之年,我要为繁荣文化艺术,作出力所能及的奉献!我为什么要选择这样一个体裁,那是因为宋代是我国文化艺术高度发达的年代,它有许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艺术魂宝,需要我们去学习、去继承、去发展。同时,我要讴歌为创造人类历史文明而忙忙碌碌不停歇、孜孜不倦不撂笔的宋代那些文坛巨豪和广大的文化工作者们,学习他们对文化艺术的热爱和执着的精神,勤勤恳恳为人民服务!

尤其,通过本书唤起人们对历史的回顾,关注把握今日的严峻现实;映入眼帘的宋帝国,文化、科技和经济,那是何等的富甲天下,繁荣无比!然而,她却屡遭西夏、辽国的侵犯。后来,先被灭于金国,最终亡于元帝国。它告诫世人,只要存在强者弱食的乱象,没有强大的国防力量,照样挨打!再富裕,也只能给强盗作嫁衣。这些就是创作的初衷,教育意义及其看点、卖点有在于此。

我之所以大肆渲染这本书,那是因为其中涵盖了极其丰富的传统文化之精髓!它是国之灵魂、民族之根脉和动力。由于它推动了科学技术经济全面发展及人类社会的进步,为当今富民壮军强国,让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的“中国梦”输入精神食粮,其“一带一路”方略更上一层楼,必将拉动世界经济共同快速发展,为全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

学旺商祺!

                            (2015.05.05)

新闻中心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400-6786659
Copyright https://www.nkbj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深圳市闻诺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13035220号-3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