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路村考

作者:匿名 2018-02-02 15:00:05

当路村考

 

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国家4A级云台山风景名胜区境内的当路村,是古代云台十八村中最古老又最著名的村庄,不仅有狮子峰、华严寺遗址、王朗墓遗址,王氏宗祠、王鸣鹤墓碑等名胜,而且物产丰饶,人才辈出。然而关于它何时立村,又缘何得名,史籍中的记载不一,甚至以讹传讹,故有澄清的必要。

《连云港市地名录》一书中关于当路村的来历是这样说的:传说汉邹衍骑驴私访至此,村民以为驴吃豆苗索赔。衍无以为证,即剖驴腹相核,果无。该村因此得名“挡驴村”。今呼“当路村”,可能系“挡驴”之谐音。    

这一段记载有两处不足为凭:其一,此说系采自民间戏说,不能作为信史;其二,邹衍本战国末期人,而并非汉代人。由此可见,《连云港市地名录》中关于“当路得名”的说法是不可信的。

另据张百川的《云台导游诗抄》记载:“挡驴”之说采自清顺治年间湘乡人刘光隆重修的《海州志》一书。这本地方志的蓝本原为赵一琴的《海州志》,而该志在刘兆隆修志时“版籍已灰兵炬”。于是,刘一方面尽录赵氏旧志遗篇,一方面与赵昌处等人“共事搜葺”,最终敷衍成卷。因此,刘志的史料价值不高,讹错尤多。后来主修《嘉庆海州志》的唐仲冕就曾这样评论刘兆隆的《海州志》:“零编错简,读不终篇,志作于裁海之前,往往侈谈云台灵异以图复山,而不知其词之诞也。”正因为如此,唐氏在修《嘉庆海州志》时就剔除了“挡驴”之说而不予记载,旨在“必皆审端竟委”。由此可见,以“挡驴”命当路村名之讹传在清嘉庆年间就被否定了。同时,并无可靠史籍记载过邹衍曾到过云台山,所以,刘志中的记载只能算是道听途说的民间口碑材料,是不足为信的。

那么,当路村又是如何得名的呢?对此,从现存的《三槐堂当路王氏宗谱》中倒可寻出令人信服的佐证来。据该谱记载:“云台当路王氏原出于徐州沛县,始祖王熙,曾任秦朝南阳郡尉。至七世祖(王尊)公,汉臣,官拜京兆尹。时值奸党弄权,朝纲荒乱,遂辞官返乡,滋隐居志。自乘船游于东海,登涯观景,东有大山,西有环海,采山钓水,雅景可观。赞曰:‘真仙山宝地也,后世必出人杰’。遂于汉哀帝元年(公元前6年)卜居于此,后在向阳处设宅立庄,命名为当路庄,旨在愿后代子孙‘当仕路,忠民权,功于国,荣于家’。”    

从这个史料的记载中可知:当路村由汉代王尊立于公元前六年,“当路”村名取之于“当仕路”的家训,与相隔年代久远的春秋时邹衍毫无关系。由此算来,“当路”这个著名的古村至今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了。

《嘉庆海州志》等史料也确实可证实当路村为王氏聚族而居之地,且人才辈出。在长达1300年的科举长河中,云台地区仅在明代考中三名进士,而当路王氏就有两名:一为明正统四年(1439)年王氏第五十三世祖王璟,巳末科进士,明史有传;二为明万历 (1586)王氏第五十九世祖王鸣鹤,丙戌科武进士,圣谕“天下将才第一”,挂印总兵,封征蛮将军,钦定世袭候都督公,一品服俸。并有《登坛必究》、《帷间问答》、《教练说》、《训兵说》、〈行兵图》等多部军事论著刊行于世。当路不愧为古东海郡之名村。 

新闻中心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400-6786659
Copyright https://www.nkbj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深圳市闻诺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13035220号-3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