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阳新琅琊王氏:合族建祠宇,同心铸丰碑!

作者: 2017-04-16 21:01:00




浩浩青史  泱泱王氏

 中华王氏,华夏最古老族姓之一,始祖姬晋贵为东周灵王太子,年方十五而佐朝政,
灵王重之,诸侯从之。从东周列强到春秋战国,从秦汉晋唐到宋元明清,王族一脉,群星灿烂。 王翦王浚统万师而拓土;王导安石居相位而治国;王充国维占高津而论天下;王勃王维吐凤藻而启唐宋;羲之父子挥翰墨而法古今…… 更有昭君出塞,定北疆而安匈奴。 

我派锹溪王氏乃瑯玡望族瓘文公之后,琅琊王氏始祖元公,敦厚贤德,一代纯儒,三代为相;锹溪王氏始祖僷之公,耕读为本,万世师表;一世祖瓘文公,凌烟阁大学士,官拜工部尚书;五始祖庆公,皇赐"再兴",法术无边,人神共仰。还有十八君字辈太公,皆为贤达之士,其中君权公官拜兵部尚书。优秀王氏子孙,更是层出不穷:昔日的兴国州,有宋代著名《诗经》学家、诗人、文学家王质,一甲进士,与郑樵、朱熹齐名;进士王凤池,江南才子,诗画双绝,曾募善款,主修《阳新县志》,功高德劭;乡贤王伯超,悬壶济世,百姓称颂。

我派云礽,自宋以来簪缨继世、躬耕自强、善邻穆族、薪火相传。从华夏中土到世界诸域,政商大员,鼎成一方,学艺名宿,熠熠焕彩。资料显示,迄今为止,全球王姓已过亿,为全球第一大姓,锹溪王氏人口有600万之多,而阳新乃锹溪王氏第二发祥地,现有人口8万余众。(分属十二宗祠)。

中华王氏,伴随中华民族的五千年文明,繁衍、壮大。旷世伟业,因王氏的建树而更加巍然鼎立;浩浩青史,因王氏的祖德而更加灿烂辉煌。         

               

敬祖穆族 宗亲所向 

有祖德方有懿史,有懿史方有宗祠之大观。修祠立碑,历来是中华民族弘扬祖德,励志奋进的优良传统。从帝王将相到名门望族,祠谱文化,承载着一个民族精神的传承与担当。阳新王氏,早在民国时期,就有王氏公所,原址在兴国州富川门蔡家巷,是一所公益性很强的家族祖堂,长期无私接济困难宗亲与学子。共和国开国上将、志愿军政委、原中顾委常委王平将军
在回忆录中,饱含深情地记述了他曾经得到王氏公所所长王惺春无私接济的那段难忘的岁月。没有王氏公所的接济,就没有后来的王平将军,这是将军的感慨!(《永远的怀念》文稿90页"三块大洋的故事")。 

解放后,阳新王氏公所被收归为国有,现已不复存在。  古人云:"子孙孝,则宗祠兴,宗祠兴,则家族旺",中华民族乃是崇拜祖先的民族,如今中华盛世,百端待举,宗祠建设蔚然成风,重拾祠谱文化,已为大势所趋,民愿所向。如何建一座真正能统领我派族人之志,具有时代气息和多功能的宗祠综合体,早已是全体族人的共同愿望。

2014年7月始,第二届阳新王氏宗亲联谊会,顺应族人心愿,将宗祠建设摆上议事日程,并及时成立筹委会,于2015年腊月初八形成决议:以阳新本土十二个分祠为主体,同时吸纳瓘文公所有后裔,建一座能充分展现锹溪王氏文化的大型王氏宗祠。筹委会集思广益、不负众望,精诚恭谦,恪厥职守,以"筚路蓝缕以启森林"的创业精神,邀堪舆大师定址于兴国城南的南市村,并衔族中尊长、贤达、文化名流,动员阳新内外宗亲族彦,共举建祠之大任。


福门天相  圣地建祠

南市村,山环水绕,风景如画,为全国美丽休闲乡村,
亦是黄石市重点建设的旅游度假区,王氏宗祠选址于该村王其和,这里更是一块虎踞龙盘的风水宝地,它南临阳新东西湖,北接阳新母亲河——富河,离阳新县城只有4公里。从卫星云图上看,东西湖西岸的地貌就像一条扭动着身躯的活龙与富河遥相呼应,
龙身环绕着的大大小小的山包宛如翠绿的云朵,富河就像天上的银河,三者共同组成一幅飞龙在天的美丽图画,而我们的宗祠就坐落在龙头上。宗祠所在之地,它三面环山,一水向东,茂林修竹,玉泉潺潺。登高而望,祠前四个小山呈互融之势,恰是龙虎相抱,金蛇绕印,曰:"龙抱虎,出知府,龙绕印,掌朝政。"更有宗祠右侧泉水汩汩,大旱不枯,暴洪不溢,恰如我祖先睿智内敛的情怀,
圣洁而绵长,滋润着子子孙孙的兴旺发达。 祥和圣地,自有四周坚土如磐,矿石如磊。

一块金色厚土镶铺其中,是为龙床、龙穴,亦是祖宗荫护的福祉!
信乎?不信乎?2016年6月12日奠基良辰,当挖掘机展臂动土,石破天惊,一条长达1.6米的眼镜王蛇,口吐灵舌,挺然而出,
原本乌云密布的天空,顿时云开日出,所有在场宗亲无不欢欣鼓舞。时有县原政协主席王义杰先生口沾一首:"雨后天晴太阳红,王氏宗亲情意浓;龙盘圣地兆伟业,共建宗祠更繁荣。"      

在建王氏宗祠,占地约20亩,拟建面积6000平方米,总投资约2000余万元。宗祠由我省著名古建师王金平先生设计,
全国十大古建企业——湖北殷祖古建公司承建。全祠分三大殿、十二小殿、四个纪念馆。  依东向西,宗祠呈六大部分: 一、门厅:暂取名"瓘文堂",
内设戏台、值班室,商铺;  二,文化厅,暂名"宣德楼"。一层为会议室,二层为文化展厅,从始祖太子晋到锹溪王氏始祖僷之公,从瓘文公到十八君子辈太公位列,五十辈祖先延展,让每一支宗亲亲有所属,情有所归; 三,祖宗堂:暂名忠孝厅。安放列祖列宗灵位; 四,分展厅:十二个分会家族文化位列其中; 五,纪念馆:初定王质、王凤池、王伯超、王平诸公入馆; 六,文化长廊;展示王氏历史名人事迹。   

王氏宗祠以恢弘博大的明清建筑风格,继承创新、博采兼容,集祭祖休闲旅游观光于一体。曾有有识之士赞叹:王氏宗祠给中华祠宇以崭新的定义。

纵观四邻诸族,王氏宗祠是目前阳新区域乃至鄂东南地区设计最佳、规模最大、功能最全、亦将是质量最优的祠堂综合体。  自今年6月破土动工以来,建设进程良好,短短 6个月,二大主体工程      
   、     
即将封顶,王氏宗祠综合体正以崭新的姿态,托起王氏家族的新一轮希望。


慷慨以赴 子孝孙贤

恢弘壮观的王氏宗祠,既是我们敬宗穆族的神圣之地,更是传承民族文化,弘扬社会正能量,加快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大工程。 王氏宗祠,将带给我们以自豪、以荣誉,同时她又赋予了我们以艰辛的使命和义无反顾的责任。从基本建设到文化设置,从主体堂馆到各项附属,这是一项系统、复杂、繁重的工程;这是一项需要精心组织,精心协调各方关系的工程;这是一项需要 毅力、定力,更需要人格境界和精诚奉献的工程。她需要我们全体族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智出智,同心同德,克难攻坚,去化解各种矛盾,去战胜一切困难。  

筹建伊始,先后已有众多族彦慷慨以赴:  ——奠基之日,群英萃会,盛况空前,
各界王氏精英风尘仆仆,从全国各 地赶来参与奠基。 当日共收到捐款50余万元,其中1万元以上的有 35人。 

 ——清夫祠君朋公后裔王能松宗亲
,亲临现场后,兴奋溢于言表,承诺出资约一百万元,改直宗祠前面的道路,拓宽广场。

王能松:武汉茂锋医疗净化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王英祠君津公后裔王忠兴宗亲
两次来工地查看质量,承诺出资50万元认领功德柱一根(王中兴:武汉八方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

云泉祠君济公后裔王义平宗亲


         在宗祠筹建之初,就表态再困难也要出资20万元。(王义平:王英仙岛湖旅游开发公司董事长 ) ,七十多岁的老中医王义堂宗亲,每月退休工资不到3000元,竟拿出一个月工资捐赠,并承诺落成之时,除自己续捐外,还要动员儿子和孙子来捐款,以表达对先祖之敬意,清朝年间从阳新排市镇迁到江西南昌的王能辉宗亲,现已将安义县和新建县四个庄门的红丁款全部收齐交给了所在的槐泉祠,并承诺到年底他要把所有的年轻人带到宗祠工地现场捐款。

为满足更多热衷于宗族事业的王氏各界精英,祠堂拟设功德柱,名人亭,名人阁,名人塔。 功德柱:起点捐款50万元;  名人亭:起点捐款100万元; 名人阁:起点捐款200万元; 名人塔:起点捐款500万元; 捐款100万元以上者,祖宗牌位进入祖宗堂。  

我们是同宗共祖的骨肉同胞,是心心相连的兄弟姐妹,不管我们天各一方还是朝夕相处,不管我们荣华富贵还是布衣素餐,我们都相濡以沫、息息相关。  

在这家族繁荣团结,共举大任于斯的日子里,让我们充分展示风采:不管您在阳新本土还是县外乃至全球各地,不管您是为官还是为民,不管您是商家还是学人,不管您是一方大款还是居家百姓,全体王氏锹溪宗亲或是兄弟支派王氏同胞,让我们共同以赴,多表一份孝心,多献一份爱心,多发一次善举,历史将铭记您的功德,后代会传颂您的美名,列祖列宗也会多一份安宁与欣慰,亦会带给您多一份福祉和荫蔽。 圣地壮举,前无古人;敬宗穆族,功在千秋,我们的事业一定能成功!      


新闻中心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400-6786659
Copyright https://www.nkbj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深圳市闻诺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13035220号-3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