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系统录入
始祖曼公简介
曼公,字德阳,殷商邓国开国候,系邓姓一世祖。
据史载:夏帝仲康封子于邓,始有邓国.到夏朝末年,因夏桀暴虐无道,夏朝被商王朝所灭。夏代邓国被灭于商武丁王时,商王朝初年因统治者采取了“宽以治民”政策,商王朝的势力得到了壮大,而那些臣服于商王朝的诸多方国的势力也得到了发展。在商王朝统治者加强统治的形势下,各种社会矛盾就日益显现。到武丁时,各地的叛乱不断,他四处征伐,先后征讨了鬼方、土方、羌方、人方、虎方等诸多方国,还对荆楚之地用兵“挞彼殷武,奋发荆楚,深入其阻,衰荆之旅”(《诗经.商颂。殷武》),并取得了征讨荆蛮的全面胜利。
在武丁“力行王道”、“嘉靖殷邦”的四处征伐中,开拓南部疆域也是他全部征伐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先后征服了商王朝南部荆蛮地区的夷方、巴方、虎方等,这其中就包括建立于夏代而臣服于商的姆姓邓国。为了加强对广大被征服地区的控制,武丁就把自己的亲信分封到各地建立受商王朝中央直接控制的诸候国,殷商邓国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建立的.武丁将他的叔父曼分封到已被商王朝消灭的夏代邓国的所在地,建立了殷商邓国,曼公就是殷商邓国的第一位国君.为了有别于夏代的拟姓邓国,史称曼公建立的邓国为“曼姓邓国”或“殷商邓国”。
据唐代林宝《元和姓纂》记载:“邓,曼姓,殷时候国也。春秋时,邓候吾商朝鲁,后为楚文王所灭,子孙以国为氏。”宋代王应麟《姓氏急就篇》记载:“邓,古国名,本曼姓,其后称邓氏。”清陈廷炜编撰的《姓氏考略》记载:“邓,殷武丁封叔父于河北,是为邓候,后以为氏。”香港屏山《邓氏总族谱》记载:“考叔曼,武丁丁已封季父曼于南阳,食邑邓国,以国赐姓日邓,郡于南阳,而邓氏始祖生焉。”苏询为邓氏族谱所作序文称:“粤稽邓氏,始出自商武丁封季父曼于邓,其后以国为氏,则自三代以来,其为名世也远炙”等等,以上诸多记载表明:殷商邓国建立于商高宗武丁丁巳年〔公元前1240年),邓姓因邓国而产生.因此,邓姓产生于公元前十三世纪中叶,距今有3200多年。
邓国的开国候曼公是邓国的第一位诸候,即为邓姓的一世祖。王羲之《南阳邓氏族谱源流序》对由邓国产生的邓姓世系亦有明确的记载:“粤稽邓氏自商武丁封其季父曼于河北(指汉水以北)南阳之邓,遂以南阳为郡,邓国为姓,分封食采,世袭候爵,历晃、徽、庆、桓、昆、忠、晖、浩、煦、杞、熹、怡、沛、璧、淳、衡、略、至宣、字吾离,经十九代……,再传尚,粹及渊,计二十二世。”“厥后四十七世禹公,东汉高密候功臣。永平三年加封云台首将,夫人严、谢、任氏,共生子十三:训、谦、让、说、议、论、攒、治、谋、诗、识、模、浩,公孙父子,显官朝臣家声赫炙。”“因披阅其世系源流,详览其先后图绘,询足探本清源,有条不紊,朗然伦序,一脉贯通,盛亢荣庆,流芳未艾。”这已为海内外邓姓人士所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