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系统录入
杨姓的历史文化遗迹概览
正如《华夏姓氏丛书·杨》第六辑引言
中所说的:“杨姓历代先祖由于生活范围极广,所留下的历史文化遗产也十分丰富,其中的不少遗迹、遗业、墓葬、府第、纪念地等等都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景观的
重要组成部分。”如北京市的穆桂英点将台、杨椒山祠,河北省隆尧县的杨碑,山西省代县的杨家将祠堂,江苏省南京市清末著名佛家学杨仁山的“金陵刻经处”、
扬州市的隋炀帝陵,浙江省杭州西湖的杨公堤、诸暨县杨维桢故居,江西省吉水市黄桥泮塘的杨万里墓、泰和县杏岭北山上的杨士奇墓,河南省开封市的杨业家庙、
杨延昭故宅、潘杨湖、临颍县的杨再兴墓、陕西省西安市的沉香亭、临潼县骊山北麓的贵妃池、骊山西绣峰上的吹笛楼、兴平县西马嵬坡的杨贵妃墓、华阴县城西南
的杨震故宅、扶风县城东南的隋文帝陵、神木县城东北的杨家将镇守处(又名杨家城),四川省成都市人民南路东南侧的杨慎故居状元街、新都县城西南隅的杨慎故
居桂湖、杨升庵殿及杨氏宗祠、状元坟,贵外I省遵义东南的播州杨氏墓地,云南省昆明市西的杨升庵祠、华亭寺及三绝碑等等。这里还要集中地简要补充介绍几处:
(1)湖南靖州的飞山庙(威远侯庙)据1985年的《靖州文史资料》第二辑介绍:飞山庙,又叫威远候庙,是纪念五代少数民族首领杨再思的祠庙。庙址原在湖南湘西名山之一的飞山绝顶之上。道光《靖州志》云:“武冈云山,旧有72峰,忽一峰之至靖城西门外,即名飞山。”此山下部如台,峭壁悬岩,白牛洞、莲花洞、白云洞嵌于其间;上部突峰,如鼎如钟,头宝鼎、二宝鼎、三宝鼎耸于峰巅。飞山庙就栖息在头宝鼎之上。
(2)山西代县的忠武祠(杨令公祠)据1982年第4期《文物天地》介绍:忠武祠座落于山西代县的鹿蹄涧村,是杨业的16世孙杨怀玉于元朝天历二年(1329年)奉圣旨修建于此。至今已有665年的历史了。忠武祠就是杨令公祠,忠武是令公死后宋太宗皇帝给予他的谥号,为其庙祀,故曰:忠武祠。
(3)福建将乐的龟山陵园与玉华洞龟山陵园,是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杨时的墓葬地。位于将乐县水南乡乌石坑。它由文化旅游区、果木观察区、百花园及林木观赏三部分组成。1985年10月,杨时墓被福建省政府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6月,杨时墓又被列为“古墓葬”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神奇的武陵源杨家界饮誉海内外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武陵源杨家界风景区,是湖南省大庸市的武陵源区继张家界、索溪峪和天子山之后新发现的又一个神奇世界。它横贯武陵源西端的中湖乡,东邻张家界、索溪峪,北接天子山,由香芷溪、龙泉峡、百猴谷三个景区组成。总面积3400公顷,精华景点200多个。它既和武陵源其它景区形成统一的整体,又独具特色。景区内1000多座红色砂岩峰林拔地而起,最高达400余
米。这些奇峰异石,千姿百态,似人似物,惟妙惟肖;气势磅礴,险峻异常,壮美空前。其中悍匪残迹犹存的黑龙寨,奇险无与伦比的猿愁寨,堪称武陵源三千奇峰
的代表作。水也别具特色,溪涧纵横,潭水幽深,数处飞瀑,尤以龙泉瀑布最为秀丽神奇。它从百余米高的悬崖上成雾状飘落呈V字
型的谷底,被游人叹为“天下第一奇瀑”。这里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近千只猕猴散布悬崖沟谷,上万只白鹭聚会白鹤坪中,奇异的五色花、夜合花,古老的空蔸
树,被誉为“神州第一藤”的“绝壁藤王”,等等,构成了鲜人耳目的动植物奇观。羊春秋教授赞曰:“名动全球,到此真堪三击节;势拔五岳,归来不用再看
山。”
更为引人入胜和注目的是,这个神奇世
界竟是以这里居住着杨家将的后代而命名的。这群聚族而居的杨姓子孙,他们还保存着《杨氏族谱》五册和护理着明清时期的杨家祖茔多座。杨家界景点的命名,也
大多与杨家将有关,如六郎湾。七郎湾、宗保湾(峰)、佘太君、天波府、天门阵等。在附近的山岭上还有射两箭、棋盘石等遗迹,流传着美丽的杨家将故事和传
说。据周征松副教授考证:发源于山西驰名于北宋的杨家名将杨业的一个侄子生有四子:轮、轼、辐、辂。其中杨轮迁居于山东,杨轼迁居于长安,杨辐迁居于四
川,杨辂迁居于江西。杨辂被授予吉州太守,由此落籍于庐陵郡城(今吉安市)。此后,支派繁衍,星罗棋布于大江南北。
(5)四川双江镇的杨府,位于四川省潼南县城西北10公
里的绵壁公路上,南向重庆,北通遂宁,面向涪江,因猴溪、浮溪,如玉带环腰,故名“双江镇”。小镇依山傍水,水陆交通方便,四周风景秀丽,素有“小重庆”
之称,历为军、商要地。特别是近百年来,这里成了杨氏聚族而居的一个历史文化名镇,涌现了杨剑秋、杨暗公、杨尚昆、杨宝民、杨肇镰等10多位政治、军事、科技、艺术等方面的著名人物。
(6)杨云岫墓:南唐朝议大夫,潮阳大守,是杨姓定居梅州之始祖,昔有“未有梅州,先有杨、古、卜”之说,杨云岫归仙后原葬福建武平南岩,后由定光古佛为之营葬于梅州市梅江区东厢。墓为灰沙夯筑,名“天虹灌水形”又曰“屠刀形”。属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7)定光古佛玉甲墓:郑定光自幼出家,南唐李后主赐以“古佛”称号,曾为云岫公营葬,并自剪左手中指甲葬于云岫公墓左侧,碑文“定光古佛玉甲墓”墓建于宋乾德二年(964)清代重修,现墓地尚好。
(8)状元桥:位于梅州市梅江区东郊,始建于宋代,清乾隆十一年(1746)重建,石筑两拱墩式平桥,长34米、宽4.8米,原名“灵济桥”。后因杨云岫之子杨思聪考中状元而改称“状元桥” ,属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现桥保存尚好。
(9)杨仙逸墓:中山市环城新村,香山县人(1891-1923)。早年跟随孙中山革命,民国成立后,任航空局局长,空军上将,被孙中山誉为“中国航空之父”,墓坐北朝南,占地42平方米,碑刻“杨仙逸先生墓”属孙中山手迹。
民国十三年,广州东山区先烈路,黄花岗公园内亦建有杨仙逸墓,面积200平方米,墓门上置铁制飞机模型,墓门内平台嵌有孙中山手书“杨仙逸先生墓”。
(10)杨
家祠堂:据杨氏家谱记载,山西省代县枣林公社鹿蹄涧大队是杨家将的故乡,现存有一座杨家祠堂。鹿蹄涧一百三十一户姓杨者,皆为宋将杨业之后,从杨业之父杨
衮至今已经四十一代。杨家祠堂置有历代牌匾。祠堂前挂有《忠武祠》、《忠义堂》、《三晋良将》巨匾。北宋初杨业任代州刺史,镇守雁门关,功勋卓著。这个祠
堂是元代杨业十七世孙奉旨建造的,明、清年间曾三次重修,至今已六百六十多年,殿堂正中有杨业与夫人佘太君塑像,左右两旁是杨业八个儿子及其后裔宋、元、
明历代功臣的塑像20尊。大队办公室珍藏着由宋代至今的家族史卷一轴,卷轴宽尺余,长丈余,上裱有文书画像十二件,敕文字亦清晰,玉玺印迹隐约可辨。卷轴上有宋名臣周必大书写的杨存中传和赞诗,卷上还有北宋名臣范仲淹写的赞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