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背水之战

作者:系统录入 2016-03-28 13:35:43

来源:系统录入


勘察史料与地理见背水战之荒谬

韩信破赵及其背水一战如此的不靠谱,不认可者,肯定不始于笔者。只因笔者孤陋寡闻,没有发现古人有何高见,只有今人芦信韵,远在2006年就全盘否定了韩信的军事传奇。具体参见芦笛: 从韩信用兵想到古人如何作战。芦兄的高明在于,根本不需要像笔者这样将整个事件放置到当时的大背景下考察其真伪,仅凭对古代有限技术手段的理解拆解,就直接否定其成立。被否定的除了破赵一役,还有破魏、破龙且。道理很简单,韩信及其时代,根本没有与其所谓奇兵的联络手段,所以不可能发生预谋的战斗效果。

曾国藩也否认过破魏破龙且,出发点与芦兄一样,但没有怀疑背水一战。

前文已经说过“军败鄗下,身死泜上”之荒谬,所以考察一下背水一战的地理情况很有必要。

根据记录,韩信背水一战的发生地不外乎井陉、泜水,这两处并不相邻,而真实的战争不可能同时发生在两个地方。感谢互联网,笔者不需要亲临当地,就可以方便地从网上查到井陉、泜水的相关资讯。总的说来,历来学者都是侧重于对井陉道战场的研究。也难怪后世学者重井陉而轻泜水,因为在原始资料里的战争过程对泜水没有任何客观描述,多得就是对井陉道、井陉口的形容。通过网络查找发现,韩信的所谓破赵之战主要被记为井陉之战,被记为泜水战者寥寥无几。比起井陉,网络上泜水的频率少得可怜。就让我们先来看看泜水的情况,记录比较简单,只有些微历史遗存。综合《邢台泜河和午河》、《汉初泜水之战》、《韩信泜水之战》几文可知,泜河发源于临城县西部山区,今邢台市辖内丘、临城二县界内尚有泜水故道。分南北两支,在临城县西部汇合,向东流经临城,隆尧,宁晋,与午河汇流后至宁晋县曹家台入浬河。泜河流域面积879平方公里。泜水北岸盘石村一带至今仍流传韩信和陈余背水一战的多种传说。今内丘县西张村村南则有百姓口碑相传之陈余墓。也有说泜水就是现在的元氏县槐河。韩台村就是因此而得名。元氏槐河岸,有韩信点将台,虚设粮冢台。方里新近出土的墓碑有李左车的家谱记录。其他记录估计不出此范围。

井陉的网络频率要高得多。井陉属太行八陉之一,《太行山——太行八陉》的介绍比较简明扼要,其曰:“太行八陉最初指的也许就是太行山脉中八个断开的山口。太行山中多东西向横谷(陉),著名的有军都陉、蒲阴陉、飞狐陉、井陉、滏口陉、白陉、太行陉、职关陉等,古称太行八陉,即古代晋冀豫三省穿越太行山相互往来的8条咽喉通道,是三省边界的重要军事关隘所在之地。井陉在太行八陉中排名第五。井陉关作为太行八陉之第五陉的东出口,即井陉口,又称土门关,古九塞之一,是太行进入华北平原的重要关隘,也是晋、陕、冀三省经济文化交往的交通枢纽和邮递驿站。故址在今河北省井陉县北井陉山上。又县西有故关,乃井陉西出之口。”简而言之,被称秦皇古驿道的井陉道,东起现今鹿泉土门关,经井陉东天门,出山西的固关,全长100公里。至于有说井陉道长百余里的,估计这种差距出入是因为起止点不同造成的。请记住这个道的长度及其东西关名——东为鹿泉土门关,西为山西固关,对理解是否发生过大战,会有所帮助。

根据井陉关井陉道的地理条件,如果确实有过井陉之战的话,应该发生在井陉口之东而非之西。理由很简单,井陉道长达百余公里,其险阻部分亦长达百余里,如果韩信等在口之东面诈败,不得穿越百里乃至百余公里到口之西面设伏。后世学者也都想到这个问题了,所以对战场地点的争论基本上都围绕着井陉之东展开,并且基本上将背水一战的地点没有定位在井陉道外,而是定位在此道之中。

比如在网络查找到的靳生禾、谢鸿喜《汉赵井陉之战古战场巡礼》一文(下简称靳文),对此有较好的说明。此文结合韩信神话般的战绩考察了井陉口及其相关周边地势,其主要内容又以《汉赵井陉之战古战场考察报告》(山西软科学基金项目031019-3成果之一)刊载于《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1期,对此战的所谓实际发生地的古今情状作过充分考察。这里要特别感谢靳文勾勒出历代认知的轮廓,在为笔者补了一课的同时,也大大减省了笔者的时间。其文称:“其文献记载,更迭次纷纭。具有代表性者诸如:北朝时期,郦道元《水经注》、魏收《魏书》以今平定旧关为井陉关、井陉;隋唐时期,李泰《括地志》、司马贞《史记索隐》、张守节《史记正义》、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或以今平定旧关为井陉关、井陉口、井陉,或以今河北鹿泉土门为井陉关、井陉口、井陉;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则在不同卷次时而以韩信破赵之所在今平定旧关,时而在鹿泉土门,时而在今井陉县;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更混而为一,以井陉、井陉关、井陉口、土门关在鹿泉西十里而在平定东九十里。”由此可见,汉赵井陉之战的地点,自古未有定论。靳文综合前人认知及实地勘察,得出结论也算是进步吧。

虽然历代学者都认为井陉之战发生于井陉口之东,但都不及靳文所论明晰,毕竟靳文综合了各家之长,又有自己的实地考察。简而言之,靳文有针对性地将实地考察与背水一战的原始记录一一对应了起来。一是确定了战争的发生地段汉赵井陉之战,战地当山西平定旧关——河北鹿泉土门间的井陉一线。二是确定了“当年赵广武君李左车所说‘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指井陉一线地形最崎岖陡仄、急剧落差之井陉关内外,当今平定县柏井镇至井陉县天长镇段”,且这一段的长度为32公里,也是现在井陉道最狭窄处,依然是晋冀间交通瓶颈,与历史记载相符。三是确定了韩信所设背水阵的主战场在当今井陉县微水镇北境岩峰村至上安镇间的西濒冶河(绵蔓水)、东南北三面环山的一处10平方公里黄土平缓坡谷地带,以为此乃整个井陉道上所仅见、最适于双方数十万计大军野战的场所。四是提出了抱犊山(今称“抱犊寨”)为韩信选轻骑二千人“从间道萆山而望赵军”的萆山,山上有韩信祠。此考察只提井陉,根本没有涉及泜水,显然将泜水排斥在考察范围之外。以笔者的孤陋寡闻,感觉靳文算是目前对此问题论述最全面者,至于大战可能根本没有发生,则非靳文所论范畴。

根据井陉险道长达百里乃至百余公里,韩信军要穿越此道,总体来说应该非常艰苦。笔者以为,穿越此道后就直接投入作战,并战胜强敌几无可能。笔者此前也没有想到井陉道有如此之长,知道之后更坚定了否认韩信战井陉的记录。因为从记载上看,韩信的作战过程是贯穿了西入口与东出口,但实际情况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比如一天甚至半天之内完成这样的跨越,何况还要作战。井陉道之狭窄处非常著名,如果半夜三更骑兵通过此道,连想都不要想。设想一下那个恐怖的场面,马踩到人了,马跌断腿了,人喊马叫的,在漆黑一团的夜色里,人还要吓出病来,怎么投入下一步作战,还可能惊动驻扎在东出口外的赵军。那样一来,还不等韩信的战役计划实施,汉赵两军就开战了。




新闻中心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400-6786659
Copyright https://www.nkbj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深圳市闻诺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13035220号-3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